低碳运输

最新进展

  • 关于快速公交系统的标准已获得批准
  • 低碳运输气候债券标准于2015年10月公布,目前处于征询公众意见阶段(截止2015年12月31日)
  • 征询阶段结束后,我们会公布关于客运和货运铁路、城市电气化铁路(地铁、轻轨)、电动车、混合动力车辆、替代燃料车辆、燃料高效车辆等的标准。

资源

背景

交通运输行业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占比23%。为实现低碳和气候适应的经济体系,交通运输系统必须得到改善。据国际能源署,我们需要在2050年之前在交通运输业新增15.7万亿美元的投资,以实现2°C的目标。然而目前的资金流无法满足低碳交通运输的投资需求。

动员债务资本市场,使资金流向可持续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和服务可以有效帮助投资需求的实现。目前市场对绿色债券的需求增长迅速,绿色债券发行量从2012年的30亿美元翻十番达到2014年的350亿美元。绿色债券市场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投资者对固定收益产品具有强烈的投资偏好。固定收益投资正好与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所需投资相一致。

 

                                                                                                             

低碳运输气候债券标准介绍

低碳运输气候债券标准就低碳运输项目或资产是否符合气候债券认证提供了科学性的、清楚的判断标准。运输标准能够确保”认证气候债券”所融资的陆地交通运输项目或资产能够帮助实现气温上升低于2°C的目标。

出发点

通过气候债券认证的基本要求是,债券融资项目或资产符合每人每公里(PPKM)或每吨每公里(PTKM)的碳排放限度。运输标准规定了符合条件的资产的碳排放性能要比Global Fuel Economy Initiative(GFEI)设立的目标要高。GFEI的目标是根据国际能源署2°C情景(2DS)的排放标准来制定的。

运输标准里的表2提供了三种供参考的碳排放限度,以PPKM和PTKM为单位:a) 2DS标准;b) 比2DS标准低10%;c) 比2DS标准低25%。运输标准在一定项目结束后会重新被评估。

表2 陆地运输参考碳排放限度(根据国际能源署流动性模型数据)

                                                                   

排放范围
可供参考的碳排放范围包括:
范围1: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尾气直接碳排放
范围2:用电产生的间接碳排放
范围3:燃料和运输产品的开采、制造、运输或处置产生的排放

我们提议在衡量碳排放是否符合排放限度时只考虑范围1的碳排放,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业的主要排放源在范围1——陆地运输97%的排放来自道路车辆化石燃料的燃烧,用电产生的间接排放不足3%。因为债券认证受到资源和信息的限制,专注于问题最大、最有减排潜能的领域比较切实可行。

符合条件的低碳运输项目或资产
运输标准的图1总结了符合条件的低碳陆地运输项目或资产。相关条件请见标准全文

图1:运输标准下一定合格(绿色)、一定不合格(红色)和受限于一定条件(橙色)的陆地运输项目和资产。

网络讨论会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和可持续低碳运输合作伙伴 (SLoCaT) 将在2015年12月22日星期二晚上11点(北京)/上午10点(美国东部时间)/下午3点(伦敦时间)/下午4点(欧洲中部时间)举办网络讨论会,届时将对低碳运输气候债券标准进行详细的说明,并提供答疑。点击注册

低碳运输技术工作组

  • Heather Allen, 运输研究实验室(Transport Research Laboratory)
  • Lewis Fulton,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交通研究中心(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 Davis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Studies)
  • Michael Replogle, 交通运输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Transport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
  • Gary Hoffman, GM Hoffman咨询公司铁路规划顾问
  • Elizabeth Deakin,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院环境设计学院(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 Berkeley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Design)
  • Karl-Josef Kuhn, 西门子(Siemens)
  • Cornie Huizenga, 可持续低碳运输合作伙伴(SLoCaT – Partnership for Sustainable Low Carbon Transport) 
  • Benoit Lefevre, 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 Arie Bleijenberg, 荷兰应用科学研究机构 (TNO, The Netherlands Organisation for Applied Scientific Research)
  • Danang Parikesit, 印尼运输协会会长; Gadjah Mada大学运输专业教授; 印尼政府运输政策顾问
  • Carol Lee Rawn, Ceres运输项目主管
  • Nick Owen, E4 tech咨询公司运输咨询首席顾问
  • Max Jensen, 欧洲投资银行公共运输部门主管